《圆紫》系列
我对《圆紫》系列的好感度并不如《别姬》。
别宫的气质自然是加分项,但更重于此的是其亦师亦姐的身份和形影不离的相伴带来的亲切与可爱,尽管圆紫也没有摆出任何姿态,但双方的地位和接触方式终究在我心底留下了一股淡淡的疏离,一个明显的表现就是圆紫的解谜远比别宫来得直接,虽俱是引导,却多了一层居高临下的指教。
另一个原因是,落语作为系列里不可或缺的元素,与故事和人物均关系甚密,而对落语一无所知的我,无法因熟悉而会心,只得因不解而茫然。
不过,这一点点不满,不足以磨损我满心的喜爱。
阅读《空中飞马》时尚觉无趣,唯一的惊喜来自翻译——浓纤合度,缘于自己是个自主背过《洛神赋》(虽然因为太痛苦没能背全)的文青,而后续四作虽在偏好上起起落落,但最终都对每一次的旅行都心满意足。
“我”眼中的世界在作者笔下被勾勒开来,生活褪去了戏剧感,却在少女婉转细腻的心思下,弥漫着鸟儿低吟,花香轻拂的惬意。
“你说的某人是谁?”
小正的手伸过来。
“不可以单手开车哦。”
包裹“我”的日常,便是这样的随性与生动。
篇目的彼此独立凸显着日常性,但按部就班地将系列读毕,便感受到了日常的另一层意味,后篇不时在细微之处与前篇呼应:每一个不经意的相遇,都化作了生命无法割舍的碎片(故两个系列我都推荐按顺序阅读,文字会因此而获得润物细无声的力量)。
日常之外,还有推理,在我看来,体现了北村杰出作者性的,并非他一开结合两者之先河,而是他用自己笔下的故事,诠释了推理加之于日常的意义:
发生的事件如此不可思议,若去探究原因,这当中绝对会产生人的“戏剧”。与其写故事,我觉得自己更像是透过主角的眼睛,以惊奇、怜爱、悲哀的情绪,看着那些自由行动的人物。
推动日常推理的,不是事,而是人。对生活的关切促使着“我”去发现日常中的奇异,对他者的好奇推动“我”去探究奇异下的原因。是以,在《圆紫》系列中,动机是推理的核心,那是“我”了解世界的过程,透过它,“我”得以窥见人们千姿百态的心灵最深处的一隅;是以,故事在圆紫大师得到结论后,往往不会再有具体的验证,人心幽微而善变,又岂是几句断言可以尽括,对人心的认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前辈的经验所丈量的世界,断然没有强加于后辈之理。
无数的人走在前头,教导我各式各样的道理。对于前辈们,我想敬之,爱之。然而,“岁月”带来知识及经验的同时,恐怕也会腐蚀人心吧。
始终聚焦于日常意味着作者的自信,屡现神来之笔的结尾正是其笔力之惊人的最佳例证,如《秋蝉》里的呼语和《山眠》里的雪路,只一句一词便凝练了悠长,呵护着角色心绪里微之又微的地方流进读者的心房, 《朝雾》以淡若薄雾的恋想作结,堪称为系列画上了一个美妙至极的收束。
如果说日常是作品的特质,那么引用便是作品的特点了。我想,每一个读者都或多或少会为作品中“掉之不尽”的书袋困扰过。北村在文学上的涉猎简直无所不包,当别姬对着《汉书》,圆紫对着《种树郭橐驼传》侃侃而谈时,汉语读者很难不产生由衷的敬意。如此繁复地旁征博引,让文艺创作的热度透过屏幕扑面而来,各种各样的有趣见解贯穿其中(这也不乏炫技之嫌,且电子书的注释毫无排版可言,当它们成堆聚集时于阅读而言无疑是一种折磨):
“作者应该了解这个道理吧?不过,一旦发现了,如果不解释清楚,故事就没办法继续发展。理性能够克制感性,感性却无法控制理性。这岂不是理性行事者的悲哀吗?就这层意义而言,理性大概得永远嫉妒感情吧。”
透过阅览记录,或许能窥见对方的内心,那是不容他人践踏的领域。
“书无法借那样的方式,视读者的反应决定该写到哪里、在何处埋下暗示。这想必正是表演者的醍醐味所在。”
“毋宁说,面对书本,每位读者都能成为表演者。是读者,令书本变得有深度,所以阅读才会是桩乐事。你不认为吗?”
日常生活与文艺创作之间也表现出了一种一致性——在连续的过程里体验自身,在积累与传递中愈发丰满。
“可是……”我说,“虽然努力想做点什么让明天更灿烂,若是明天消失了,又该怎么办?哪里会留下那个人‘活过’的证据?”
圆紫大师彷佛在搬运珍贵物品,静静而缓慢地回答:“即便如此,我相信此人的意志依旧长存。比方说留下来的绘画与音乐,对我来说,总觉得对方留下的不只是画作或音乐本身。纵使莫扎特的乐谱、纪录、演奏全部消失了,在这世上再也没有人听过他的作品,我相信莫扎特的音乐还是会留在某处。”
我也凝视圆紫大师的双眼半晌。
“嗯,我好像能理解。”
“绘画、小说、诗词,纵使被烧毁依旧长存。在舞台上也好,我们的表演也好,还有芸芸众生在生活中的言行举止,乃至瞬间的表情,只要那真的是好的,我相信一定会永远留在某处。”
想必这正是执着于落语的原因——它是一种文艺创作,反映的是日常生活,它的表演凝聚了代代相传的文化。
《六之宫宫主》完美融合了两大主题,同时有着想法最为浓烈的表达。“我”决定以芥川为主题完成论文,机缘巧合下的偶遇让“我”接触到了“传接球”的逸话,最终在文字阅览与日常交流中找寻到了其真意——一个有着多次传递的文学佳话。
个人的毕业论文写作经历乏善可陈,能完整观察这样一次步步摸索至开花结果的过程,实乃一种莫大的感动。
文学院出身的“我”所使用的方法与结果,有意查询和意外发现的交织宛如梦幻,原以为不相干的事件被悄然连起,仿佛一个无从想象的瑰丽世界正于不断地挖掘中一点点浮现,带给了身为阅读爱好者的我难以言表的享受、憧憬与震撼。大师们怀揣着色彩斑斓的梦想,让彼此的价值观肆意碰撞,这是何等的心潮澎湃,而最终的果实于他处偶得,让我不禁认定,这真是阅读最好的馈赠。
如此灵巧而温暖的结局,更是将我的灵魂彻底击穿:
造访田崎老师之后又过了几个月。我的《六之宫公主》事件,在这起安眠药插话下闭幕了。
伴随着这样的感慨,我合起《菊池宽文学全集》,换个念头从第一页重新看起。既然是全集应该附有图片吧。我想看菊池的照片。但是,意料之外的发现在等着我。
是之前那篇吊词眼熟的菊池字体。大正七年二月,菊池用他当时任职的时事新报社的便笺,以菊池特有的简洁风格书写。
那是祝贺芥川成婚的短信。
正要娶妻的海军机关学校教官,尚不知自己将会成为《齿轮》和《某阿呆的一生》的作者。而执笔写信的时事新报社员,也不知道自己将会过着不为人知的生活。
二人,正处于洋溢人生光辉的春天。那种光辉的突袭,化为光矢戳向我的心口。
喜获佳人待春来君正坐拥书斋乎——又何需天眼通
菊池宽
谨致芥川龙之介先生
对阶级叙事爱好者来说,环境赋予“我”的无忧无虑大概惹人生厌,可于我而言,在呵护下与贵人相遇的少女,透过推理一点点地践行自己的信念——会追求某种事物,正是身为人类的证明,领悟人生的醍醐味,是一份无比令人惊羡的幸运,那也是这一系列,带给我的最大幸福。
一条评论
shenbeixiaoqiu
本作里提到的和歌“如龙田川之织锦”正是动画《歌牌情缘》的核心和歌之“枫染龙田川,潺潺流水深”(刘德润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