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中论合集

轻音少女
kon的内核既非竞技,亦非奋斗。有人说kon的灵魂虽很淡亦不可或缺,我对此不以为然,诚然唯桑从未放弃过吉太,可观众又能从她们身上感受到几分“目标是武道馆”的真心呢?乐队只是一个工具,充当着联结彼此的纽带,校园就是此生演奏的最大舞台。(稍微想了想,乐队作为人物和情节的串连物确实可替代,不过在表达情感上还是至关重要的。)然而对少女们而言,这又有什么不好呢?多年后在某个机缘巧合的一天,依旧能心血来潮一次,便是对自己至极的取悦。悠然的氛围赋予了kon令人心醉的魅力。
缘何爱kon者众?
非因钟情于废萌也,身不能至,心向往之耳。
缺点无非是战线拖得过长,少女们的青春再明亮,再耀眼,也终究是他人的。长久观望着未曾属于过自己的同一份美好,乏力感便不可避免地渐渐涌了上来。
最后4人能上同一所大学一直在一起,真好啊!这是多少人那年的愿望,绝大多数却都输给了现实。
ps:其实她们在比校园更大的舞台上演奏过,但多少有点才不配位……

鲁邦三世
很喜欢蕾贝卡,但我知道,她再也不会出现了,所以当她的故事结束后,一丝惆怅萦绕了上来。
结尾集都合,强行,仓促于一体。以达芬奇匪夷所思的死来结束一切缺乏说服力,在局长死后几无下文的军情六处依旧掌控着天才科学家的成果,未来仍然暗云涌动。
最后一幕是,长长的列车穿梭而来,被包裹起来的四人的身影各自于一瞬间不见,似云消,似烟散,似水掠,那正是鲁邦系列全部魅力之所在——在此与不在此一瞬的交错。飘然而至,落幕无声,是其所创造的浪漫最为核心的部分。而浪漫久浸不衰的韵味的保持,正源于一个又一个的惊鸿一瞥。
不二子说:“变成了别人所属物的男人,能让人感觉到什么刺激?”
鲁邦说:“我成为某个人的私有物,没有比这更罪孽深重的事了。”
对鲁邦来说,即使有女人闯进了他的生命里,让他能为之摘星揽月,全方位地欣赏她们的美,也绝不会为之驻足。作为侠盗的他,与她们必然是两条不平行的直线,有交点,无陪伴,公主如此,蕾贝卡如是。对次元和五右卫门来说,亦然。彼此之外,皆为过客,这便是主角五人组的写照。也只有这个能长久相随的团队里才会诞生那般完美无瑕的信任,及默契。
单元剧加主线的安排并不罕见,但该作把握的并不尽如人意,有时候从主线跳跃到单元剧时有种戛然而止的感觉,就好像演奏到美妙处的曲子硬生生地被打断了一般,也许是单元剧水准参差不齐的缘故。程度过高的魔幻元素会伤害基于现实的肆意想象的纯粹性 ,但同时会带来新奇的体验。
单论主线剧情,蕾贝卡是毫无疑问的女主,但众所周知,不二子永远都是鲁邦系列的女主,全作没有太多两女对抗的桥段,故事也意不在此,但还是给我一种彼此戏份都被对方冲散了的感觉。私心而言,该作里我更喜欢蕾贝卡,少女的好奇,勇敢,不服输,满溢着青春的气息,总是希望她的戏份能更多一点。

重启咲良田

浦地曾经发问(大意):“管理局行动的正确性由无名系统所确立,可谁能证明无名系统本身的正确性?”

ps:学过一点数学的自然能看出来这说的是zfc,毕竟亲口认定“欧拉公式是这个世界上最正确的事物之一”嘛。

这实质上是对魔女预言未来的能力的质疑,把问题变得普遍一点就是,即使在实践中从未出过偏差,就能相信对能力的认识是准确无误的吗?

这一质疑,那个野猫般的少女亦有,是以从容化解了浦地的发难。因为尽管听到了中野的传话,她也完全不相信这个从相片中重生的自己与两年前死去的自己是同一个人。

而最后,她终于愿意肯定自己的身份,因为惠亲口叫出了她的名字。

“记忆可能是假的,可诞生于记忆之中的感情却是真的。”

人与人的羁绊会诞生美好的感情,那一定是值得追求的幸福。

本作的思想实验都是在回应这个主旨。

能力的运用也是。

当惠开始预见未来,他终于明白了那沉静如海的爱意缘何而来。

而美空的回溯记忆,也终于让因自己的能力而受到最多伤害的自己,得到了胜于损的弥补。

以加贺为破局点,达成的不仅仅是既定目标,更是迟到了二十年的救赎;体现的不仅仅是算无遗策的高妙,更是言不足述的温柔。

不过,预测未来的能力过于宽泛,这让我始终难以适从,譬如我十分困惑,相麻堇的纵身一跃为何需要事先指示。

不由觉得,惠真是一位如里厄医生一般的人,不盲信行动结果的正义,但更不因假设否定行动的意义,坚持道德责任,相信着助人的价值,做自己认为正确的事,并追求可见的最好结局。诚然,较之里厄医生,惠的姿态无疑显得太高,但从某方面来说,这份差异源于视角,我愿意宽容待之,归根结底,这是一个boy meets girl的故事。

最得我心的美空,长发出尘,短发可人,香菜的配音不多不少地沁入灵魂,当沾上烟火气的女孩再蓄丹丝,想必一定会更加美丽。

于幽静的树林中缓缓迈过坡道,便悄然遇见一人眠于神社阶梯下的蓝发少女,陪她共眠的猫咪漫山遍野。这一幕,真是有着让人愿意为之一死的浪漫。

传说中勇者的传说
这是入宅前看过的作品,这次2周目的时隔,大概是6年半左右?重看感想:
1.我的记忆力不错,不信诸位回忆下自己13年4-10月中看过的当时印象极深但之后完全没有以任何直接或间接的方式再接触的作品,试试能复述多少情节。居然还记得这么多片段。
2.当初的自己,完!全!没!看!懂!嘛!对那些情节基本上一个动机都没搞明白,果然对不经世事的初中生来说,披着政治战争外壳的片子已然超出了理解范围吗?可见理解不是从故事中获得愉悦的必要条件。
3.台词差不多就是初中生水平,很多时候看着尴尬。
可也许只是我不再单纯,不再能接受那份直白到天真的热血了吧。
已是十年踪迹十年心。
4.对政治和战争的部分丝毫没有评价的必要,它们全只是推动情节之情节,结构意义远大于表达意义。更进一步的说,仅以动画展现的部分来看,《传勇》是典型的情节为人物服务的作品。政治斗争和战争不具有必然性,然而你就能从这些破事中把西昂黑化的心路历程画出来。
5.或许只是昙花一现,它也确实展示出了难以企及的深邃,这不是勇者的传说,是理想的物语,它同时认真地探讨了关于人类的正义。
6.两位男主角的塑造相当出色,互相映照尤为高明,在那一幕中,伸出手的是西昂,而莱纳没有回应,但看到最后一定能明白,是莱纳坚定地伸出了手,没有勇气回握的,是西昂。前人说得好:
“莱纳表现了理想悲哀的一面。
西昂表现了理想光明的一面。
但是这两个人圆满地完成了黑白面的交换。”
也不乏鲜明的配角。
7.女主在正片里几乎达不到应有颜值。
8.动画只展开了宏大世界观的一小部分。叙事密度既不高也不松垮,有说教无嘴炮所以整体观感尚可,多线叙事之间的切换感觉一般般,但(除世界观外)故事还是讲得比较明白的。
9.后半转场的男主好像小约啊! 

0080
在末集,从外面回来的父亲告诉阿尔,吉恩军藏匿的舰队被联邦发现,阴谋被挫败,这块殖民地安全了。

阿尔于是意识到,巴尼豁出性命的战斗是完全不必要的,并被巨大的悲伤淹没。
这个情节藏了很深的狡猾。它通过抹除意义构造了悲剧,把悲剧的性质从行为本身转移到了行为的后果上,也就是说,阿尔乃至观众悲伤的很大一部分原因,不再是“巴尼牺牲了”这一事实,而是他牺牲的无意义。
然而,战争显著的荒诞之处,并不在于人们的牺牲没有换来期望的结果,而在于其机制本身——许多人不得不为了某些目标,自愿或不自愿地承担赴死的风险。
此外,在得知高达被破坏后,吉恩军真的就会收手吗?
针对每一次行动,作者的领导层都会仔细评估方方面面,以尽可能地减少损失与毁灭吗?这是一个严肃的问题,可藉此,制作组逃避了对此的回答。

BACCANO!
尽管本作的纽约很难不让人想到《两杆大烟枪》里的伦敦,模仿《偷抢拐骗》的op更有范儿,30年在该舞台上围绕着两瓶酒由偶然交错出的物语也是味道正宗,但从整体上考量,叙事模式较之盖里奇还是更靠近昆汀。
为了便于理解,或者说为了配合季番的形式,情节碎得并不彻底,在表面错落的展开下,贯穿了抛出一块碎片不久后就会接上相邻的碎片的做法,即桥段基本都间隔不久便轮廓成形。对观众而言,在认识个个成块后,把它们完整拼接起来也就不难了。

同意友邻所言(但给3星也太严厉了吧),情绪始终维持在了一个过于高昂的水平从而全覆盖式地压倒了故事本身。不过这也使得艾扎克和米莉雅这对从性格上看更适合串场的角色承担了更多的剧情,从而提升了“去主角化”的程度。
ps:我很中意番外那个手握扳手乱晃乱敲的吟游诗人,屈子附体太白转世,请加大力度。
觉得是否有故弄玄虚,关键在于对故事本身的感觉,譬如我觉得《记忆碎片》的故事非常无聊,所以那剧本不管诺兰是正着拍倒着拍乱着拍还是花着拍,我估计都只会打成三流片子并在后半段快进,而本作哪怕换成寻常的线性叙事,所呈现的内容对我而言依旧有趣。
玩弄叙事技巧绝非只为炫目,三个时间段30、31、32年中,32年的主体情节直接接续30年,如果不把先后顺序打碎,不仅仅魅力会大幅流失,关联感亦会大幅减弱。另一目的是用一种刻意消除另一种刻意,即无中生有时间的自由而顺理成章地获得频繁切换中心角色与舞台的自由。
结尾副社长和卡萝尔的再现,在多重意义上呼应了开头,藉此,自然诉出主旨,收束时空,别致地画好了本作之圆,可惜用话语点出主旨有伤格调。
“永生之酒”这一译名不符合原意且具有误导性,起初我还真以为Baccano在意大利语里是酒的意思呢。虽然也想象过把酒这种可追寻之物作为通篇的线索会是怎样的片子,然而硬要给22卷的小说套一个线索分明环形结构的电影剧本未免太一厢情愿了。

留言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