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侦探柯南
拿同一套标准去审视多个故事,无论这套标准设计地有多么全面细致,都掩盖不了想象力贫瘠的本质。
很多时候,较之创作的一方,欣赏的一方才是更缺乏想象力的那个。
与黑暗组织面对面 满月之夜的两起神秘事件
首先是真的好看,悬念曲折,紧张刺激样样不落,意料之外,层层反转,高密度的不间断叙事和惊心动魄的瞬间特写相结合,怎一个过瘾了得。
伏线回收也是相当漂亮,如纽约篇的铺垫被完美发挥,同样埋下了新的伏笔,Vermouth和boss的关系,不老的秘密和对sherry一家的恨意,对新兰的态度等等。
人物塑造上,Vermouth一个人挑起黑方大梁,各方面都表现出了不输于gin和秀一的素质,充分体现了黑方的强大实力。
茱蒂也表现出了fbi特工的优秀素质,掌握了大量信息,虽二处逆境,但一度夺回了控制权。
女主小兰也十分出彩,害怕鬼怪不去聚会,发现疑点悄悄潜伏,危难时刻勇敢挺身,矫健身手发挥作用同时正确地报警,具体做法又体现出了高中生的莽撞,大风大浪后惊吓而昏厥的反应也表明她的确是一个涉世尚浅的孩子。
柯南第一次的大规模布局已显大将之风,而几次的失控也表明了他此时的经验不足和力有未逮。
然后呢,茱蒂此后路人化,Vermouth再无高光表现,小兰喷点愈多。一堆伏笔十几年过去了还是不清不楚。
本case当然有缺点,比如柯南和有希子那段解释我就没听懂,剧情也免不了bug。另外,有些绝妙之处是靠刻意遮掩本可早早挑明的事实才得以营造出来的。作者兜圈子故弄玄虚来弥补才能不足导致的趣味性下降的做法此刻便已初见端倪。
说说哀吧,我确实当过几年的柯哀党,但究其原因只是年少时被大量同人文洗脑了而已,高中时就已经认清事实脱离党派了,这次再回顾,更加坚定了我对柯哀没前途的看法。
这里不聊新兰,只谈柯哀,他俩真的不适合。性格上差异过大亦无法形成互补,更致命的是,价值观从根本上不合。
柯南第一次失控,就是哀的出现造成的,(虽然开上帝视角我们知道Vermouth可以把来复枪死角让开,心狠的话是有可能毙了干儿子的)但至少柯南这猝不及防的一手暂时性地抢回了主动权,后来,哀破坏了它。
柯南睡着后哀和Vermouth谈判,表示自己可以一死,要求是一切就此了结。
哀总是把一切往自己身上揽,认定自己只要不死斗争就不会停止而自己一死就能解决一切。所以她一点也不期待Vermouth被捕,没有任何筹码也一脸笃定地提出要求。
哀很有担当,她愿意拿自己本已了了的命去换取一切其他在乎的事物,也一直做好了牺牲的觉悟。
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她毫不惜命,无视自己也有人珍视这一事实。
哀珍惜柯南的命,但她并不相信柯南,她从来都不觉得柯南有实力对抗组织,她只希望柯南能好好活着,不要想着报仇,离组织越远越好。
有人指责哀从不想为父母姐姐报仇,这就是典型地不会换位思考,哀深知黑暗的恐怖与强大,并选择尽可能逃离,她的理性与责任感,阴沉和软弱,都是一以贯之的,在列车篇依然眉头皱也不皱地选择慷慨赴死。
可自己死了黑暗能消散吗?只会更加猖獗罢了。
哀的妥协,刻在了灵魂里,所以她尽管智商够,在主线篇里还是总拖后腿,因为没有战斗欲望啊。柯南为了保护她真是操碎了心。
柯南则不必多言,没有人比他更热爱光明和无惧黑暗的了,哪怕他对黑暗几近无知,他虽屡冒大险但始终惜命,松田阵平case,他相信自己的推理能力,果断剪断引线保命。他虽然不愿卷进无辜(小兰,平次),但对于足够信赖的人或相关者也毫不客气(他父母,阿笠博士,秀一,英佑等)。
信念如此不同的人,凭什么在一起?
但我,就是喜欢哀。
喜欢她坚强伪装下的软弱,喜欢她理性包装下的任性,也愿意包容她的黑暗。
兰是可悲的,因为在青山笔下,她完全沦为了工藤新一的附属品。
而哀(列车篇及以前)的存在无需依赖任何人,遗世独立,自成其美。
郭襄的美不需要杨过来肯定,哀亦然。
雾天狗传说杀人事件
最好的单个物理诡计。
不适的点还是蛮多的:
1.案发前柯南毫无顾忌地窥探
如果他真是小学生也就罢了,但一个心理年龄为高中生的人在陌生的环境毫无节制得好奇,是一件让人不快的事情,毕竟,他并不知道自己所打探的是一起恶性杀人事件。
2.证据粗糙
为什么犯案不能带手套呢?
一个曾浸满水的屋子,把水放掉后真的不会遍地水渍吗?虽然有提到擦拭,但在那个环境下,凶手是做不到擦遍墙壁的。
3.无意义拉长时间
柯南找木板时,小黑与小兰的出现有什么意义?
回顾与开场白也一样拉低了观感,譬如首集末以樱花飘落的方式启发充满设计之美,但次集开头再放一遍就韵味俱失了。
4.气氛不到位,舞台利用率不足,情感挖掘浅
深山,寺庙,瀑布,本可以更恐怖得多,但实际上并未用力雨舞台本身,着力点全在住持的故事上了。登场的女性也仅仅起到了背景的作用,而没有用以更进一步地展示悲剧本身。
魔术爱好者杀人事件
最好的不可能犯罪,最好的暴风雪山庄。
以一位死者与一条死亡留言作为案件的开端,是一个极为亮眼的悬疑式布局起手。中盘时目暮那“另一个”的喃喃自语,又把气氛搅深了一层。
判断一个故事是不是暴风雪山庄,要看形式而非实质。
也就是说,哪怕可以锁死是内部犯,如果没有彻底封闭的环境这一仪式感,就是味道不正宗,而本case首集末的一把火,无疑将仪式感拉到了最大。
以魔术道具与魔术手法牵线全篇,契合度无可挑剔。看不出来凶手特意使用魔术的理由,私以为应是为了藉慰祖父的在天之灵,可魔术再度和人命扯上关联,祖父若泉下有知,想必也会厌恶这一礼物吧。
证据则颇令人诟病,这不是与直接的凶杀完全无关嘛!
最后的回归人物也处理地非常高明,一个表情特写便将正面与负面的情感凝聚到了一起。
一个缺点是案件的侦破过程未免过于流畅,有些证据如订书孔的发现实在丝滑。
当然,我对这个案子最深的印象,是小学时第一次和家母一起在电视上看,家母看到柯南对着葡萄酒瓶念念有词并藉此成功演示出手法后,表情十分不满,嘟起嘴低语:“扯淡。”
虽然已经不记得家母是全程在场还是中途加入了,但那个表情与语气实在是太可爱了,我大概一辈子都忘不掉吧。
蓝色古堡探索事件
最好的冒险,最好的少年侦探团,最好的哀之一。
如果不考虑推理元素,本case是《名柯》top1的超有力竞争者。
当真正的非主线老粉对近些年的《名柯》嗤之以鼻时,建议就看看本case吧,然后就会感到万分惊诧,就青山冈昌这种水平的作者,是怎么构思出这么精彩的故事的?就这种毫无下限和底线地消费剧中人的画手,是怎么刻画出这么生动的人物的?就《名柯》动画制作组那群臭鱼烂虾,是怎么完成这么精彩的演绎的?我不是说本片的剧本和演出在《名柯》经典里最好最具代表性,而是本片所张露的锐气与魄力确实无可比拟。
片子本身就不聊了,去看。
二十年后的杀机 新佛尼号连续杀人事件
最好的回忆案,最好的群像案。
人物与案件的联系和情感表达非常饱满而不落俗套,譬如尽管鲛崎警官台词充足,但体现道不尽的思念与父爱的并非言语,而是搜查到最后一刻的意志,一父一女的对照,父亲与恋人的对照,十分丰富地表现出了二十年前那一大案所牵引的细微联系。
舞台的展现颇具匠心,譬如首集,小兰呼喊→小五郎吐槽→女子议论,壮阔到闲适再到凝重的气氛转换非常自然,在很短的篇幅里实现了丰富的情绪调动,既完成了致敬与捏他,也让气氛回归到了这样一个case应有的状态。
结尾的字谜充满醍醐味,实乃一个相得益彰的收束。平心而论,中国观众和柯南同时甚至更早识破它也不足为奇,但它的好,或者说延伸到所有推理上,一个桥段的好,无关“我有没有猜到”,可惜这个朴素的道理,有的人一辈子都理解不了。
伏线的铺陈与回收做得很细致,可逻辑的构建不敢恭维,这凶手把手表戴错手的错误也太低级了吧?从识破误导到推出真凶的过程也比较勉强,主要问题还是证据链无缝衔接一定会显得很刻意,这是《名柯》的一贯毛病,主角一想睡,枕头就从四面八方钻来了。服部:“你花里胡哨扯一通,我一句指证就了结了。”
演出上犯人的表情管理有些到位过头,反而会产生“丫的肯定就是这货”的直觉。末集小兰拉走柯南,情感营造生硬刻意,不兼前后,引人皱眉。
降灵会W密室事件
最好的密室
说第一个密室抄袭《斩首循环》的……
???
认真的吗?脑子都拿去喂狗了?
懒得委婉了,我早就受不了某些nt“本格厨”的暴论了,推理世界的读者品味就是被这帮人拉低的。
如果看过本作的话,弹丸2的case2应该能秒破,不过鉴于灵感的特殊性,那个case可能也非借鉴本作。
月光营造的鬼魅感十分到位地呼应了降灵会。
制造密室的动机是最别出心裁的神来之笔,推理上,这个罕见的切入点拓宽了密室这一经典到僵硬的模式的内容的边界,让人耳目一新,故事上,这个简单的理由将这个超级大悲剧推向了悲之极处。
结尾的碰撞演出震撼力十足,“仿佛要撞碎灵魂”。
情节编排上略显粗糙,两个密室之间无缝衔接显得有些急。
在我看来,本case确实要强过所谓的公认原创巅峰《诅咒假面的冷笑》。
基于一个点的多重演绎是推理作很大的加分项,魔、二、毒都是如此,之于本作,就是几个道具。
“天啊华生,难道你什么都看不出来吗?这些面具散落的范围,被撞击的程度,以及那些面具上溅到的血。凶手简直如同把他犯案的过程写在了报纸的头版上一般清晰明了”。
没有红鲱鱼的诡计不可能是最好的诡计,对我来说,假面的密室因单纯而明显。
毒和幻的设计
最好的毒杀,最好的布局。
姐姐你为什么要脸红?啊女仆小姐真可爱。
错觉这一思路所演奏的三重交响乐,是名垂推理史的诡计。
不过诚如一些批评所言,用字典致死有些难以实现,累了不应该歇一会吗?
不计较用文字展示错觉难以直观这点,本case堪称《名柯》里最棒的推理小说素材,一桩已发生的谋杀案和寄给侦探的挑战信起头,随后是鬼屋不可思议的景象的亲历,开始调查时众目睽睽下的杀人,进入浴室宛如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本以为拨云见日,怎料却急转直下……而且,一些地方影视化的表现力有些欠缺,以自白信那段为最。
推理方面的布局同样妙不可言,诡笑,将对方逼到死角的自信顷刻间迎来了新一幕死亡,明明“不要再出新的人命”的告诫犹在耳……戏里戏外,都是漂亮的误导。以单个错觉为基,构建了一个完整的错觉模式,最后成功颠覆了这整个模式并以“聪明反被聪明误”总结,支撑这份才气满满的构思的内容的也恰如其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