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G

千寻小传

    如果问到,在ef里,谁的过往最令人唏嘘,我想绝大多数异口同声的回答都会是女主——雨宫优子,对她的描绘,怎一个惨字了得!但看待这个问题,还可以有更多的角度。
    在和夕生活之前,优子可以说一直处在被黑暗的腐蚀之中,那种凌辱不但是绝望的,而且是看不到尽头的。在教堂和夕叙述过往的优子,给人一种坏掉了的毛乎悚然之感。她的苦痛,可谓毫无掩饰的鲜血淋漓,如针般直刺人心。
    可是,优子具有正常的感知能力,尽管那也是苦痛的来源,却能够真真切切地感受到,自己是活着的。因此无论多么绝望的局面,她依然可以为自己的生命祈愿,去祈求那微小的幸福碎片。而优子等到了夕的到来,那个救救我的纸飞机终究传达了出去。因为心存情感,所以在无尽的黑暗中也能等来光明的绽放。
    至于后来的车祸,是为救未来的自愿承受,这为自己的死亡赋予了意义,从身体到心灵,未来都被优子所拯救,积极与爱亦得以传递。死亡固然是不愿得到的结果,可是自己保护了想要保护的人,优子一定是无悔且满怀幸福的。其遗志也确实被未来所传承。所以能看到的不全是悲观的东西。动画里有关优子离世的情节只保留了结果,其内涵与意义被删的一干二净,刻意到无法煽情的程度,应受得最为严厉的批评。
    千寻则不然。

她的平淡是至始而终的,优子的苦是可以想象的,现实中也存在大同小异的经历者,所以纵使不能感同身受,也能多多少少体会一点儿,而千寻是无法带入的,不仅她自己没有活着的实感,我们每一个人也都无法体验她的感受。对我而言,个体的定义为三个部分,躯体,心灵(包括思维记忆等等),和与这个世界的关系(社会上的身份定位和人际关系)。而有着记忆障碍的千寻,作为个体是不完整的,第二个部分她没有,第三个部分她也没有,毕竟12岁之后,就与这个世界几乎隔绝了。她的心灵没有人能够进入,她的思维没有人能够理解,她的感受没有人能够体会,是完全孤立的存在。除了记忆其他方面都与常人无异的千寻,有着发展所有情感的潜在,拥有的却是没有任何情感的结果,准确说,是任何情感都会随着记忆一并消失地干干净净。她感受不到优子那深邃的绝望,却更没有幻想希望的权力,是彻彻底底的空。从某种意义上说,这算不算一种更为可怕的绝望?记忆情感都留不住的她,什么都不会失去,也什么都不会获得。是以,她才会有着近乎冷漠的平淡,才会毫无障碍地融在了画里,不容他人亦不为他人所容。是以,她无法感受到苦与悲,或许本就不存。“日复一日”可谓为千寻量身打造的词语,面对高三,许多人会在途中感到不耐与难受,也会为了到达终点咬牙坚持,会在结束之日即将到来之时感到欢愉,虽然每一天都有海量的学习任务,态度与情感却日异月新,因为改变之日必将到来。而若被告知将一生都要如此度过,则可能会抓狂或疯掉。可对千寻来说,她的每一天都是车祸后的第一天,她不会感到漫长,也无法回味。我曾想,若无莲治,千寻会不会受不了这样的生活,后来哂笑自己的想多,无过去亦无未来,又何来忍受的概念?除了身体的成长,时间的流逝没有任何的明证,可能连千寻自己都不清楚这样的她算不算活着。
    在与夕相爱之前,优子的人生之卷尽是苍夷,狰狞的暴行蹂躏成猩红的血水,凄厉地控诉着神的无情,角落里却亦有坚韧与希望在生长。
    在与莲治相知之前,千寻的人生之卷化为鲜明的两部分,跃然纸上的3/4,是一个无忧无虑的童年,而剩余的1/4,则洁白的连一丝尘埃都无法沾上,无垢地格外刺目。
    这极不协调的纸卷注定了千寻永远处在矛盾之中。优子的人生一直处在描摹之中,所以翻开黑暗的一面,还能崭新的部分待书写;可对千寻而言,无论多么精致的画笔,都不能在内心上烙下一丝印记,无论怎样高超的画技,都不能在白卷上刻下一分痕迹。千寻的世界,完全地静止了。也不存在理解她的人,哪怕患有同种疾病的人在患病前就知晓了她,也只能重复着一次又一次无印象的同病相怜的哀叹。而千寻最悲伤最无奈的地方在于,她拥有过和常人一般的12年的色彩,时间模糊了远去岁月的记忆,可那却是她拼尽全力所能抓住的唯一,是如何也舍不得遗忘的真实。这是她与已终结的世界的少女仅有的区别,后者不知何为快乐,前者却懂了何为寂寞。我永远也不会明白清晰地感受着记忆的消失是什么滋味。可这是千寻永不间断的体验。此外,千寻的记忆是连续的,就好比一小段固定长度的水流在河道中直直地流动,水流本身并不会被断开。因此早上10点,她还有着昨晚10点回忆莲治的那份记忆,虽然忘却了见面的情况。我想,是有什么凌驾于记忆之上,给千寻单调的日常带来些许微妙变化的,可除了串联起的寂寞,再也想不到其他的答案。日记本上那无法联结的文字加深了这份寂寞,并传递出与之融合的情感——习惯。孤独浸染,习惯的感觉便渗透在了千寻身体的每一个角落。或许如此,方能解释她那仿若天成的冷静。不管是自救还是被救,不管夕是强是弱,优子终究获得了救赎;而对千寻来说,救赎的可能就不曾有。

修一:“对了,教你一首歌吧。”
千寻:“歌?”
修一:“几山河 

越えさかり行かば 

寂しさの终えてなむ国ぞ 

今日も旅ゆく

若山牧水的。”
千寻:“是什么意思呢?”
修一:“到底要翻过多少山山水水,才能去到没有寂寞的国度呢?
虽心知此地不存于世,但今天也要踏上新的旅程。”
千寻:“虽然讲的是寂寞,但词本身却很明快呢。”

为什么是莲治?
因为莲治是ef男主里,唯一一个只依赖感性而活的人。
其他几位虽都有理性被压制的时候,但在感性可能被唤醒之前,他们就会于审视中却步。

修一:“我很不擅长应对千寻。”
用感性把握住千寻的核心,才能做出两次“不”的正确选择。

莲治不是没有理性,他一直思考着如何打破现状,如何改变关系。
但在此之前,是一种近乎本能的感觉促使他思考这一切:和千寻在一起很舒服。
这才有了一次又一次的靠近。

而千寻面对这种变化,核心的反应是——困惑。
困惑到告诉大洋彼岸的姐姐的心情,困惑到许久之后仍向后辈吐露心声:“我……没办法给他幸福。”
而莲治未遭污染并与广泛的阅读体验结合的细腻的感受性,是能随千寻的作者性起舞的一大关键。在翻开千寻的小说时,一闪而过于莲治脑海的,是一本名为《献给阿尔吉侬的花束》的小说,小说里,那位在不受自己掌控的情况下神智大开,此后在自己所钟爱的异性上体会到了不掺杂质的爱的阿尔吉侬,和名为千寻的少女之间,同质性何其之高。陪伴千寻完成的过程中,莲治也一定隐约明白了,千寻所认定的,与阿尔吉侬一致的结局。

神最终认可了骑士的努力:

 

毕竟即使是看着“他人”的文字,也能感受到扑面而来的温度。
断痕轻接,点点相思,尽化回忆路。
碎片微集,缕缕羁绊,终沐温暖雨。
用思念斩断锁链,对memories这堪称动画史上最绚烂的演出,我喜欢到无以复加。
但latter才是属于这个童话的结局,请允许我引用作结:

“这是极尽华美的一章。
尽管无论过程还是结果都不是那么单纯地美好,它的确是全作中最适合“童话”一词的篇章。
这是骑士拯救公主的故事。
虽然骑士只是个凡人,而公主注定永远无法获得真正意义上的拯救。
但谁也无法否认,他们确确实实拥有了真正的幸福。”

留言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