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

碎语

一切书写都是误解,而解释又令人疲倦。——甘棠


关于自己再度被骗的事情总结

对方的骗术并不高明,破绽颇多,譬如确认一下她的微信支付状态就能判断,如试图让她付款。
打车价格飙升这点尤为可疑,可自己连终点都没确认一眼。
实际上自己并未对其话全盘接受与相信,不如说自己走后一直抱有不舒服之感,这正是自己不信任对方觉得钱追不回的证据。
可既然如此,为啥还是被骗了呢?
最重要的一点,自己心太软,面子太薄,一开始被搭话就该果断走人的,但却陪对方耗了下去,可谓越陷越深,无法自拔(笑)?
二来是一些心理学方面的反应,一开始答应了,就不容易产生中途退出的心理了,且加入后自己的参与感与义务感变高后,哪怕对方抬价,幅度不大的情况下接受意愿也变高了。
三就是潜意识里不相信有人会为了这么一点钱就行诈骗之事吧,且脸皮薄+怕麻烦在这里发挥了双重效应,不仅仅是懒得确认,大概也隐隐抵触确认这一行为和潜在撕破脸的状况吧。
当然我又再一次确认了自己的低行动力,我已忘记对方模样,也想出了查监控蹲点巡逻等追回策略,但最终均放弃了实施。
说白了在估量困难后怕麻烦与畏难情绪又释放了起来,毕竟确实回报很低且有不小概率得不到回报,可这就恰恰说明了我不是行动派啊!
最后,最令我无语的一点是,我到底有多面善可欺?这正常走在大马路上居然会被搭话被专门搞小诈骗?这都啥世道啊~
教训的话……就是……不要和陌生人搭话?真是质朴而又古老的真理。
从某种意义上讲,这不是我未察觉未意识到而上当受骗,而是心甘情愿被骗将钱拱手予人,这么看我还真是个奇葩啊。


我的爱好很多。
我是那种非常不愿意在某一方面投入很多精力的人,所以至今仍处于什么都不会的状态,也不认为书以外的某一事物是自己生命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
但在我的众多爱好中,看幸福下棋绝对是名列前茅的,我下了10多年的军棋,可以说是非常喜欢了,但比起自己下,果然还是要更喜欢看一点,且仅限于看幸福的。
两家单兵+多小破一家单大+三角,观棋所遇最复杂残局(这种完全打明的四暗双明全明已没差),受益匪浅。
首先幸福是一个很有趣的人,所以看他讲棋不会闷;其次他的水平很高,实打实的四暗一线棋手,所以看他直播可以学到很多东西(有心的情况下,不过我看主播时是从来不动脑子的);而最重要的是,幸福的棋风和我十分相似。
不首攻,局势不明时爱走废棋静待良机,防守滴水不漏,进攻有章法不会从大到小挨个送,行棋前会多思考,突出一个扎实稳健。
我的意识配合伪装欺骗与判断对方主力等能力都是一流的,但有几点非常致命:
1.幸福是稳而我是怂,有时该自己进攻时也只知道在那走废棋。
2.随手棋太多,残局走位不谨慎,本该稳赢的局也能靠蛇皮走位自己坑死自己。
3.不擅长引导对家。
4.太懒不愿意算棋,往往下到最后都不知道对面还有些啥。
5.不太会判断炸的位置和雷型。
6.开局被活吃39的话就不会下了。
7.大局观差,往往只着眼于局部战场。
(故我的双明要比四暗厉害一些,四暗差不多是明显超平均线的入门水平,双明算是准高手了,双明和四暗相似度很高但又有很多不同点,但我下这两种的思路却完全一致,这大概就是我没能成为真正的高手的原因,而我前者更强的原因就是双明可以自动弥补我大局观和算棋上的问题)
幸福就比我强太多了:
第一,判断另三家的阵型的经验非常丰富。
第二,走位不出纰漏。
第三,残局阅读能力极高。
事实上很多人觉得诸葛残局能力强,但23点决定了单论残局能力,在我见过的人中无出幸福之右者,优均势残局几乎必胜,而只要不是大劣,就有希望盘回来。
我最欣赏的有两点:
一是能忍,能吃的忍住不吃,能炸的忍住不炸,前者使常在后续大赚,后者则使从来没有在留有子力时被偷鸡/搏杀,从来没有。
二是逻辑强,思路清晰,除开就是待对手主动露出破绽的废棋,幸福的每一步背后的逻辑都非常清楚,对对手,对对家,对自己的行棋的分析,这对注重逻辑的我而言无疑舒服到不行。
ps:6在军棋吧都成为一个梗了,开局丢39就崩心态乱下的人实在是太多了,我也不能免俗,中后期局势较明朗时主动送9探40都是能做的,但一开局就被吃是真的受不了,基本上是直接逃跑。高手的一个标志就是能当作无事发生,我看复盘的时候也常常遇到对家丢9后正常下然后赢了的情况,得好好感谢人家。
当然幸福的缺陷也非常明显,极少先手打出格式,棋风单一(这点也和我好像啊!),前期很少大优,如果前面亏多了,后面就很难了;面对强攻型对家配合力度也相对较低,因此特别讨厌推土机流畅怪(这点又和我好像啊!)。
再ps:我还喜欢点火,与心理素质无关,只要觉得对家坑就点,无关局势。


“以前是有群的,现在没了。我厌恶群这种交流模式,这种小圈子式的轻薄思维。”

专门外卖群还是比靠app等方法点外卖要方便许多的,我已经靠这几个群活了多少个月了(滑稽)。
群在收集传播汇总信息等方面具有显著的优势,至于交流讨论……热衷于在群里夸夸其谈的,都是庸人。

新加一个推理群尝试聊了几个小时,再度确认了一件以前就很肯定的事,(10人以上,没有绝对的主导者,不以某一专门话题如一门专业课为目的而建)的群是无法进行任何持续的深入或正经的讨论的。这与群成员的水平态度均无关,而是由这种群本身的性质所决定的。果然,我最讨厌吹水群了。

留言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