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

银河英雄传说

1.非常古典,如此浓郁的古典感主要源于两个方面,一是丰富的古典修养对成书无处不在的影响,不带重样的历史梗自如穿插;二是强烈的历史使命感的注入,可以看出,作者有意模仿《资治通鉴》等,将自己置于更后的时间,为不属于过去和现在,无比纷乱的六年,创作了一份编年史。不仅不断地援引“后人评述”和“当时笔记”,且有一个格外突出的特征:从不以悬念作为情节上的卖点,对每一事件,在详述细节前,便早已不加修饰地道明了结局。以银河为舞台的原因大概是已发生的事件和拥有的土地对想要表达的事物而言格局太小,但这份古典感与未来的气质方凿圆枘,对科幻的兴趣寥寥使得场景的呈现显得有些贫乏乃至荒唐。

2.诚然,杨提督的后期行动有对民主精神的背离,可不能忽视的一点是,书中的展开消除了其保有绝对的纯粹的余地。私以为这里并不存在历史的必然性,是作者将民主的负面性推到极致的结果使然,同时增强了永不褪色的民主乐观主义为个人崇拜的包装的嫌疑,不好说这是否是想象力不足的表现。角色非得以鲜血为凭证明自身的信念(作者借红茶提督之口否定了信念的正当性,但似乎找不到更合适的词汇),这种般革命式的想法也可窥见思想的复杂性。当然,立场始终直白坚定,一个有趣的对比是,独裁的帝国里涌现出了繁多复杂的人心与博弈,单调的反而是同盟这边:众多角色之于杨提督,往往要么正衬,要么反衬。比政治见解更重要的是隐于其后的提醒:身处其中的公民的参与自觉,是好的制度的诞生与维持的必需品。

3.较之历史的记录者,还是小说家的灵魂占据了上风,慨叹与追忆有着匹配内容的余味,虽然相对简练的语言风格贯穿全篇,但对情节的处理有冗长拖沓之感。


私以为,杨提督魅力的最大来源,就是书中不止一次强调的没有权力欲。

一个没有权力欲的人的魅力体现于,不会觉得自己可以凌驾于人,亦不会觉得他人可以凌驾于己,从而可以做到真正的不卑不亢,给相处对象带来没有压力的好感。

这其实是完全不容于中国主流文化的,这个社会文化的底子就是极端地,狂热地慕强。

不耻下问,礼贤下士被誉为美德,先把高下分出来,然后位居高处的我要能低头,骨子里是俯视和傲慢。

佛系开摆是没有权力欲的人的通症,所以杨提督的塑造有些过于理想,满脑子躺平心思的人事事亲为,身先士卒,责任至上是很不可思议的。相较之下,令狐冲的形象就更真实些。

而在一个无限崇尚权力的社会,责任自然会被提到一个很高很高的高度,权力和责任是分割不开的,想维护权力者可以不对所谓的社会集体负责,但不能不对自己的位置负责,且若想向上爬,再怎么走捷径,也多少还是要有明面上的实绩。是故对冲哥的非议抨击也是越来越多,毕竟在与责任无缘这一点上,他大概在多数人眼里都不怎么可爱。实际上对杨的批评也不少,指责他过于理想主义,担当不足。

ps1:受局势冲击而步步不归的岳不群和在屡陷急境仍收回手的杨提督形成了一种对照,而这正是金庸和田中——目睹了上世纪各类国家运动的过程与结局,又持有一些自由思想的文人的内心反映。

ps2:中国主流文化到底是显宗的奉献主义还是密宗的利己主义在这里完全无所谓,对自己负责当然也强调责任。

ps3:厌恶帆高的人亦是持类似想法者,而且这个想法在霓虹貌似也不是少数,所以虽然我一口一个中国,但我可一个字都没说这是地区限定。

ps4:关于中国的文化观察(不负责任举例,有以偏概全之嫌):

1.“有点小权就xx”的嘲讽,可见在这些人眼中,错不是因为恋权,而是因为拳头还是不够硬会遇上铁板,要是到姓习的程度就可以了。

2.家里的一些长辈(不需要是长辈,只需要是同辈里年长的就行了),那个姿态我是真不好说。越体制味越重。

3.中国是一个非常浓郁的新教国家,这点上和阿美莉嘉如出一辙。网上铺天盖地对社会的抨击,清一色说的是不公,是付出没回报。

观察这些发言会得出:假设总能有匹配的回报,努力似乎是一件不言自明的事情。在这一点上,批评者与其激烈批评和反对的人形成了共谋。努力所为何,无非钱权美色而已。

之前在某乎看过一个高赞答案说二代们确实比一般人更努力,因为付出能兜底,戍边两年后大升或卷三年后担任国家项目负责人是个人都干。我寻思有这背景我脑子瓦特了去受苦啊?能逞名逞权还是逞功啊?当然是学杨提督(心中所想)立刻辞职拿着养老金回家写历史啊。 

留言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